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魏晋
佛图澄西晋 232 — 3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32—348 【介绍】: 西晋时龟兹国人僧人
本姓帛
九岁在乌苌国出家。
晋怀帝永嘉四年,至洛阳
洛中乱,投石勒
屡试其术,言胜负吉凶辄中。
重之,号曰“大和尚”。
石虎继立,倾心事之。
弟子前后达万人,以道安僧朗等最著名。
卒于邺宫寺。
全晋文
本姓帛天竺人
永嘉初洛阳,后从石氏,终邺宫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天竺人也。
永嘉四年
来游洛自云百有馀岁。
常服气自养。
能积日不食。
善诵神祝役使鬼神。
腹旁有孔。
以絮塞之。
夜读书则拔絮出光。
照室。
斋则临水从孔中。
引肠胃洗濯。
乃还纳之。
每听塔铃以言吉凶。
皆奇验。
洛中𡨥乱。
潜草野以观变。
石勒屯兵葛陂专行杀戮。
沙门多遇害。
澄谒将郭黑略。
黑略馆之。
略后从征伐。
辄预尅胜负。
疑问曰。
孤不觉公有出人之谋。
每知行军吉凶。
何也。
黑略曰。
将军天挺神武
幽灵所助。
近得沙门一人。
有异能解言。
将军
略有区夏已当为师。
前后所白皆其言也。
召澄试其术。
澄取钵盛水烧香祝之。
俄有莲花生钵中。
光色曜日。
由此敬信。
葛陂还河北过枋头歒夜斫营。
澄先谓黑略曰。
须臾贼至。
令公知。
既而以有备免。
尝冠冑衣甲执刀夜坐。
遣人问。
澄曰。
夜来将军何所在。
澄谓使者曰。
平居无𡨥。
何故夜严。
一日以事忿。
欲尽害诸道士
并苦澄。
澄匿。
黑略舍。
语弟子曰。
将军使人见。
问则绐以不知。
夜果使。
人至。
求之不得。
还白惊曰。
吾过矣
吾过矣
恶念适起则澄弃我去如此。
通夕不能寐。
思欲见之。
且澄上谒曰。
夜何之。
对曰。
公怒。
故避之耳。
今改矣。
敢尔来。
笑曰。
道人无乃谬。
襄国水源。
在城堑西北五里。
忽涸竭。
问澄何以致水。
对曰。
当为敕龙乃与弟子法省等。
至水源上澄坐绳床。
烧安息香。
祝之。
泫然微流有小龙长五六寸许。
戏水中。
俄水大至。
隍堑皆满。
鲜卑段末波攻众甚盛。
惧问澄对曰。
寺铃声云。
明日食时当禽段末波。
登城隍望之。
末波军不见其后。
失色曰。
末波如此可遽获乎。
更遣夔安问澄。
对曰。
已获末波矣。
时城北伏兵出。
遇末波执之。
澄因劝赦其罪。
使还国。
从之。
卒获其用。
刘曜遣弟岳攻
遣弟季龙拒之。
岳败退保石梁坞。
季龙坚栅守之。
澄时与弟子。
自官寺。
至中寺。
忽叹曰。
刘岳可悯。
弟子法祚问其故。
澄曰。
昨日亥时岳败被执。
已而果然。
刘曜自攻洛阳勒将拒之。
左右谏以为不可。
以访澄对曰。
塔相轮铃音云。
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
此羯语也。
秀支军也。
替戾冈出也。
仆谷刘曜胡位也。
劬秃当捉也。
此言军出捉得也。
于是徐光独劝行。
留子弘镇襄国率步骑。
赴洛石堪卒生擒水中。
当是时。
澄取麻油合燕脂。
涂掌中。
使童子洁斋。
而后视之。
童子惊曰。
见军马甚众。
有一人长大白皙。
以朱絑约其肘。
澄曰此也。
遽以告弘。
赵天王
行皇帝事。
敬澄弥笃。
时石聪将叛。
澄戒曰。
今年中有虫。
食必害人。
可令百姓无食葱也。
俄石聪果走。
自是每事必咨澄而后行。
号大和尚
子斌暴卒。
叹曰。
太子扁鹊能生之。
大和尚宁无意乎。
澄至以杨枝沾水。
洒祝之。
又以手引斌曰。
起起。
斌遂生。
自是敕诸子寺中养之。
每至四月八日
躬诣寺灌佛发愿。
建平四年。
四月天静无风。
塔上一铃独鸣。
澄曰。
铃声云。
国有大丧。
不出今年矣。
七月果薨。
子弘袭位。
俄而季龙废之。
自立。
迁都于邺。
倾心事澄。
衣澄以绫锦。
乘以雕辇。
朝会引之升殿。
常侍以下悉助举舆。
太子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
坐者皆起。
司空李农旦夕亲问。
太子诸公。
五日一朝
民皆奉佛相竞建塔寺。
出家真伪相半多过僭。
季龙下书。
料简之。
著作郎王度奏曰。
佛外国之神。
非诸夏所应祠奉。
汉传其道。
唯听西域八建寺自奉其神。
汉人未尝出家。
魏承汉制。
亦循前轨。
今可令逍人。
不得诸寺致敬。
专遵典祀。
其百辟卿士下逮众隶例皆禁之。
有犯者与淫祠同罪。
沙门者。
令罢道朝士多同季龙以澄故下书曰。
朕出自边戎。
忝居诸
至于飨祀应从本俗佛是戎神应所兼奉其夷赵百姓有乐事佛者。
持听之。
澄尝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国
常弟法佐自襄国来。
相遇于梁台城下。
对车夜谈。
及澄佐归。
澄笑曰。
乃与法常对车说汝师耶。
先民有言。
不曰。
敬乎幽而不改。
不曰慎乎独而不怠。
幽独者敬慎之本。
汝不识乎。
佐愕然愧谢。
于是国人相戒莫起恶心。
大和尚知汝矣。
澄所在。
无敢向之唾涕便溺者。
季龙太子邃有二子。
襄国澄语邃曰。
小阿弥。
比当得疾。
邃即驰信往视之。
果已得病。
大医殷胜。
及外国道士
自言能疗。
澄谓弟子法才曰。
政使圣人复出。
不能疗也。
已而果死。
邃将逆谓内竖曰。
和尚神道傥发吾谋当先除之。
澄将入觐。
谓弟子僧慧曰。
我有所过。
汝可止我。
澄过。
邃延上南台
僧慧引其衣辞𨗉归寺。
叹曰。
祸已兆矣。
因从容箴季龙
终不能解事。
发方悟其语郭黑略。
长安北差。
堕羌围中澄改容曰。
郭公今有厄。
唱云。
众僧祝愿。
澄又自祝愿。
有顷曰。
脱矣。
黑略还自说。
方溃围欲走。
马力乏。
忽有人推己马借之。
得脱。
是日盖澄祝愿时也。
天旱季龙祷雨无应。
请澄自行有白龙二。
降临漳江口祠中。
雨方数千里。
澄遣弟子西域市香。
既行曰。
掌中见其遭盗劫将死。
乃祝之。
弟子还言贼欲杀己。
忽无故惊遁去。
黄河不生鼋。
忽有得者以献。
季龙澄见而叹曰。
桓温入河其不久乎。
元子已而果然。
大司马燕公斌为幽州
澄谓季龙曰。
疾收马还。
至秋齐当痈烂。
季龙不解。
即敕诸处收马。
其秋有𧮂斌者。
季龙召至鞭之三百。
杀其母齐氏李龙又手杀五百人
而后已。
澄曰。
心不可纵。
死不可生。
礼不可亲。
杀以伤恩也。
有天子手行罚乎。
晋军出淮泗。
陇北诸城。
皆被侵逼。
三方告急。
季龙怒曰。
吾奉佛供僧。
反致𡨥。
佛无神矣。
澄让曰。
陛下前世为商人。
尝于罽宾寺作大会。
会中有六十应真。
吾其一也。
有圣者曰。
此檀越命终。
报为鸡。
却后再反乃王晋地。
今陛下岂非奉佛供僧之报耶。
疆场侵噬。
有国之常。
何为怨谤三宝。
及兴毒念乎。
季龙跪谢。
因谓澄曰。
佛法戒杀。
朕于天下掌生杀奈何。
澄曰。
帝王事佛在。
体恭心顺。
显赞法道。
不为暴虐。
不害无孤耳。
民有为恶而不悛者。
其可不杀乎。
但杀不可滥刑。
不可不慎耳。
尚书张离张良家富奉佛。
及建塔庙殊甚。
澄谓曰。
事佛在清净无欲。
君辈虽敬佛而贪鄙不已。
游猎无度。
建塔千万何益也。
季龙梦群羊负鱼从北来。
寤以访澄。
对曰不祥也。
鲜卑其有中原乎。
后皆验。
尝从升中堂忽惊曰。
变变索酒噀之。
笑曰止。
已有自幽州来者。
言其日火。
有骤雨从西南来灭之。
雨有酒气。
石宣将杀石韬。
过澄居。
浮图一铃鸣。
澄曰。
解铃音乎。
铃云胡子洛度。
色变曰。
是何言欤。
澄即诡曰。
老胡为道不能居山。
而重茵美食。
以享富贵。
岂非洛度乎。
韬后至。
澄熟视久。
韬惧而问。
对曰。
怪公血臭耳。
季龙梦。
龙飞西南。
自天而落以问澄。
对曰。
祸将作矣。
当父子慈和。
以慎之。
季龙与妻杜氏问讯。
澄曰。
胁下有贼不出十日。
自寺浮图以西殿以东。
皆血流。
慎勿东行也。
妻曰。
和尚耄耶。
何处有贼。
澄即诡曰。
六情所受皆贼也。
老固当耄。
但使少者不惛即佳耳。
其后二日果害韬。
于寺中。
欲因季龙
临丧杀之。
以澄先戒。
获免。
被收谏曰。
皆陛下子也。
何为重祸哉。
能舍怒如慈。
尚有六十馀岁。
不然当为彗星。
下扫邺宫。
季龙竟锁颈。
牵登积薪之上。
焚杀之。
后有一马髦。
尾皆有烧状。
入中阳门。
出显阳门东首。
东宫皆不得入。
走之东北。
俄失所在。
澄叹曰。
灾及矣。
季龙大飨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将坏人衣。
季龙令发殿石下。
有棘生焉。
冉闵之乱。
石氏殆尽。
小字棘奴
初造太武殿。
图古忠臣孝子烈士贞女。
皆变为胡状。
头悉缩肩中。
唯冠发出。
季龙恶之。
不言也。
澄对之流涕。
乃自启茔墓于邺西紫陌。
坐而自语曰。
得三年乎。
自答不得。
又云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
自答不得。
遂不复语。
久之。
谓法祚曰。
戊申岁祸乱渐萌。
己酉石氏当灭。
吾及其未然先化矣。
遂遗书季龙决别。
驾即至慰谕曰。
和尚乃遽弃朕乎。
澄曰。
出生入死。
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
无由增损。
但道贵行全。
德贵不怠。
苟德行无玷。
虽死如生。
咸无焉。
千岁尚何益哉。
然有可恨者。
国家。
心存佛理。
建寺僧。
当蒙祉福。
布政猛虚。
罚赏交滥。
特违圣典。
不自悛革。
致国祚不延耳。
季龙悲恸呜咽。
澄乃坐而化。
晋穆帝永和四年也。
沙门从雍来称见澄西入关。
季龙发冢视之。
唯见一石。
季龙恶之曰。
石朕也。
葬朕而去。
朕其将死矣。
因而遇疾。
明年遂大乱。
澄尝谓季龙曰。
国东二百里。
某月日送一非常人。
勿杀之也。
如期魏县市中。
有乞者。
麻襦布裳。
时谓之麻襦
言语卓越。
如狂人。
乞得米谷不食。
辄散置大路曰。
饲天马赵兴太守藉拔送至。
季龙与语。
了无异言。
弟曰。
陛下终当一柱殿下。
季龙不解。
送诣澄。
见澄曰。
昔在光和中会。
奄至今日。
西戎受玄命绝历。
营有期。
金离消于坏。
边荒不能遵。
驱除灵期迹懿裔苗叶繁来。
方积休期于何永以欢。
澄曰。
天回运极否。
将不支九木难可以术。
宁玄启虽存世莫能。
基必颓。
久游阎浮利。
扰扰多此患行。
登凌云宇。
会于虚游间。
其言人莫能晓。
季龙驿送。
还本县既出城。
即欲步行云。
当有所过。
未便得发也。
至合口桥可留以见待。
驿至而麻襦已先在慕容俊季龙漳水倚桥柱不流。
则一柱殿下之验也。
元帝嗣兴江左则天马之验也。
佛图澄者。
西域人也。
本姓白氏
少出家清真务学。
诵经数百万言。
永嘉四年来适洛阳
志弘大法。
善念神咒。
能役使鬼物。
以麻油杂胭脂涂掌。
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
亦能令洁斋者见。
又听铃音以言事无不效验。
欲于洛阳立寺。
刘曜寇洛台帝京扰乱。
澄立寺之志遂不果。
乃潜身草野以观世变。
石勒屯兵葛陂。
专以杀戮为威沙门遇害者甚众。
澄悯念苍生欲以道化
于是杖策到军门。
大将郭黑略素奉法。
澄即投止黑略家。
黑略从受五戒。
崇弟子之礼。
黑略后从征伐。
辄预剋胜负。
疑而问曰。
孤不觉卿有出众智谋。
而每知行军吉凶何也。
黑略曰。
将军天挺神武幽灵所助。
有一沙门知术非常。
将军当略有区夏。
已应为师。
臣前后所白皆其言也。
喜曰。
天赐也。
召澄问曰。
佛道有何灵验。
澄知不达深理。
止可以道术为教。
因言曰。
至道虽远亦可以近事为證。
即取器盛水烧香咒之。
须臾生青莲华。
光色耀目。
由此信伏。
澄因谏曰。
夫王者德化洽于宇内。
则四灵表瑞。
政弊道销。
则彗孛见于上。
恒象著见休咎随行。
斯乃古今之常理。
天人之明戒。
甚悦之。
凡应被诛残。
蒙其利益者十有八九。
于是中州之胡皆愿奉佛。
时有痼疾世莫能治者。
澄为医疗应时疾瘳。
自葛陂还河北过枋头。
入夜欲斫营。
澄语黑略曰。
须臾贼至。
令公知。
果如其言。
有备故不败。
欲试澄。
夜冠冑衣甲执刃而坐。
遣人告澄云。
夜来不知大将军所在。
使人始至。
未及有言。
澄逆问曰。
平居无寇何故夜严。
益敬之。
后因忿欲害诸道士并欲苦澄。
澄乃避至黑略舍。
语弟子曰。
若将军使至问吾所在者。
报云。
不知所之。
使人寻至觅澄不得。
使还报
惊曰。
吾有恶意向圣人。
圣人舍我去矣。
通夜不寝思欲见澄。
澄知意悔。
明旦造
曰。
昨夜何行。
澄曰。
公有怒心。
昨故权避。
公今改意是以敢来。
大笑曰。
道人谬耳。
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团丸祠下。
其水暴竭。
问澄。
何以致水。
澄曰。
今当敕龙。
字世龙
谓澄嘲己。
答曰。
正以龙不能致水。
故相问耳。
澄曰。
此诚言非戏也。
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
往以敕语告之水必可得。
乃与弟子法首等数人至泉源上。
其源故处久已乾燥。
坼如车辙。
从者心疑。
恐水难得。
澄坐绳床烧安息香。
咒愿数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
有一小龙。
长五六寸许。
随水来出。
道士竞往视之。
澄曰。
龙有毒勿临其上。
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
澄闲坐叹曰。
后二日当有一小人惊动此下。
既而襄国人薛合有二子。
既小且骄。
轻侮鲜卑奴。
奴忿抽刀刺杀其弟。
执兄于室以刀拟心。
若人入室便欲加手。
谓薛合曰送我还国我活汝儿。
不然共死。
于此内外惊愕莫敢往观。
乃自往视之。
谓薛合曰。
送奴以全卿子诚为善事。
此法一闻方为后害。
卿且宽情。
国有常宪命人取奴。
奴遂杀儿而死。
鲜卑段波攻
其众甚盛。
惧问澄。
澄曰。
昨寺铃鸣云。
明旦食时当擒段波。
登城望波军不见前后。
失色曰。
军行地倾。
波岂可获是公安我辞耳。
更遣夔安问澄。
澄曰。
已获波矣。
时城北伏兵出遇波执之。
澄劝宥波遣还本国。
从之。
卒获其用。
刘载已死。
载从弟篡袭伪位。
元光初
光初八年遣从弟中山王岳。
将兵攻
石虎率步骑拒之。
大战洛西。
岳败保石梁坞坚栅守之。
澄与弟子自官寺至中寺。
始入寺门。
叹曰。
刘岳可悯。
弟子法祚问其故。
澄曰。
昨亥时岳已被执。
果如所言。
光初十一年自率兵攻洛阳
欲自往拒
内外僚佐无不必谏。
以访澄。
澄曰。
相轮铃音云。
秀支替戾冈仆谷拘秃当。
此羯语也。
秀支替戾冈出也。
仆谷刘曜胡位也。
拘秃当捉也。
此言军出捉得也。
时徐光闻澄此言。
苦劝行。
乃留长子石弘。
共澄以镇襄国
自率中军步骑。
直指洛阳城
两阵才交军大溃。
马没水中。
石堪生擒之送
澄时以物涂掌。
观之见有大众中缚一人。
朱丝约其肘。
因以告弘。
当尔之时正生擒也。
平之后。
乃僣称赵天王行皇帝事。
改元建平
是岁晋成帝咸和五年也。
登位已后事澄弥笃。
时石叛。
其年澄戒曰。
今年中有虫食必害人。
可令百姓无食葱也。
颁告境内慎无食葱。
八月葱果走。
益加尊重。
有事必咨而后行。
号大和尚
石虎有子名斌。
后勒以为儿。
爱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
已涉二日
曰。
朕闻虢太子扁鹊能生。
大和尚国之神人。
可急往告。
必能致福。
澄乃取杨枝咒之。
须臾能起。
有顷平复。
由是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
每至四月八日
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
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静无风。
而塔上一铃独鸣。
澄谓众曰。
铃音云。
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
是岁七月死。
太子弘袭位。
少时废弘自立。
迁都于邺。
称元建武。
倾心事澄有重于
澄时止邺城内中寺。
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国
弟子法佐从襄国还。
相遇在梁基城下共宿。
对车夜谈言及和尚
比旦各去。
法佐至始入觐澄。
澄逆笑曰。
昨夜尔与法常交车共说汝师耶。
先民有言。
不曰敬乎幽而不改。
不曰慎乎独而不怠。
幽独者敬慎之本。
尔不识乎。
佐愕然愧忏。
于是国人每共相语曰。
莫起恶心和尚知汝。
澄之所在。
无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
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国
澄语邃曰。
小阿弥比当得疾。
可往迎之。
邃即驰信往视。
果已得疾。
太医殷腾外国道士
自言能治。
澄告弟子法牙曰。
正使圣人复出不愈此疾。
况此等乎。
后三日果死。
石邃荒酒将图为逆。
谓内竖曰。
和尚神通倘发吾谋。
明日来者当先除之。
澄月望将入觐
谓弟子僧惠曰。
昨夜天神呼我曰。
明日若入还勿过人。
我倘有所过汝当止我。
澄常入必过邃。
邃知澄入要候甚苦。
澄将上南台
僧惠引衣。
澄曰。
事不得止。
坐未便起。
邃固留不住。
所谋遂差。
还寺叹曰。
太子作乱其形将成。
欲言难言。
欲忍难忍。
乃因事从容箴
终不解。
俄而事发。
方悟澄言。
后郭黑略将兵征长安北山羌。
堕羌狄中。
时澄在堂上坐。
弟子法常在侧。
澄惨然改容曰。
郭公陷敌。
令众僧咒愿。
澄又自咒愿。
须臾更曰。
若东南出者活馀向则困。
复更咒愿。
有顷曰脱矣。
后月馀日黑略还说。
堕羌围中东南走马乏。
正遇帐下人推马与之曰。
公乘此小人乘公马济与不济任命也。
黑略得其马故获免。
推验日时正是澄咒愿时也。
大司马燕公石斌
以为幽州镇。
群凶凑聚因以肆暴。
澄戒曰。
天神昨夜言。
疾收马还。
至秋齐当瘫烂。
不解此语。
即敕诸处收马送还。
其秋有人谮斌于
召斌鞭之三百。
杀其所生母齐氏。
弯弓捻矢。
自视行斌罚罚轻。
乃手杀五百。
澄谏曰。
不可纵死不可生。
礼不亲杀以伤恩也。
何有天子手行罚乎。
乃止。
后晋军出淮泗陇北瓦城。
皆被侵逼。
三方告急。
人情危扰。
乃瞋曰。
吾之奉佛而更致外寇。
佛无神矣。
澄明旦早入。
以事问澄。
澄因让曰。
王过去世经为大商主。
至罽宾寺尝供。
大会中有六十罗汉。
吾此身亦预斯会。
时得道人谓予曰。
此主人命尽当更鸡身后王晋地。
今王为王岂非福也。
疆场军寇国之常耳。
何为怨谤三宝。
夜兴毒念乎。
乃信悟跪而谢焉。
常问澄。
佛法不杀。
朕为天下之主。
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
既违戒杀生。
虽复事佛讵获福耶。
澄曰。
帝王事佛当在体恭顺显扬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
至于凶暴无赖非化所迁。
有罪不得不杀。
有恶不得不刑。
但当杀可杀。
当刑可刑耳。
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
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
愿陛下省欲兴慈广一切。
则佛教永隆福祚方远。
虽不能尽从。
而为益不少。
尚书张离张良等家富事佛各起大塔。
澄谓曰。
事佛在于清净无欲慈矜为心檀越虽仪奉大法。
而贪吝未已。
游猎无度。
积聚不穷。
方受现世之罪。
何福报之可希耶。
离等后并被戮灭。
时又久旱。
正月六月
太子临漳西滏口祈雨。
久而不降。
令澄自行。
即有白龙二头降于祠所。
其日大雨。
方数千里。
其年大收。
戎貊之徒先不识法。
闻澄神验皆遥向礼拜。
并不言而化焉。
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
既行。
澄告馀弟子。
掌中见买香弟子在某处被劫垂死。
因烧香咒愿遥救护之。
弟子后还云。
某月某日某处为贼所劫垂当见杀忽闻香气。
贼无故自惊曰。
救兵已至。
弃之而走。
临漳修治旧塔少承露盘
澄曰。
临淄城内有古阿育王塔
地中有承露盘佛像。
其上林木茂盛。
可掘取之。
即画图与使。
依言掘取。
果得盘像。
每欲伐燕。
澄谏曰。
燕国运未终卒难可剋。
屡行败绩方信澄戒。
黄河中旧不生鼋。
忽得一以献
澄见而叹曰。
桓温其入河不久。
字元子
后果如言也。
魏县有流民。
莫识氏族。
恒著麻襦布裳在魏县市中乞丐。
时人谓之麻襦
言语卓越状如狂病。
乞得米谷不食辄散。
置大路云。
饲天马。
赵兴太守藉拔收送诣
先是澄谓曰。
国东二百里某月某日。
当送一非常人。
勿杀之也。
如期果至。
与共语了无异言。
唯道陛下当终一柱殿下。
不解此语。
令送以诣澄。
麻襦谓澄曰。
昔在元和中会。
奄至今日酉戌受玄命。
绝历终有期。
金离销于壤。
边荒不能尊。
驱除灵期迹。
莫已已之懿。
裔苗叶繁其来方积。
休期于何期永以叹之。
澄曰。
天回运极否将不支九木。
水为难无可以术宁。
玄哲虽存世莫能。
基必颓久游阎浮。
利扰扰多此患。
行登凌云宇会于虚游间。
澄与麻襦讲论终日。
人莫能解。
有窃听者。
唯得此数言。
推计似如论数百年事。
遣驿马送还本县。
既出城外辞能步行。
云我当有所过未便得发。
至合口桥可留见待。
使如言驰去。
未至合口。
麻襦已在桥上。
考其行步有若飞也。
尝昼寝。
梦见群羊负鱼从东北来。
寤已访澄。
澄曰。
不祥也。
鲜卑其有中原乎。
慕容氏后果都之。
澄尝与共升中堂
澄忽惊曰。
幽州当火灾。
仍取酒洒之。
久而笑曰。
救已得矣。
遣验幽州云。
尔日火从四门起。
西南有黑云来骤雨灭之。
雨亦颇有酒气。
建武十四年七月
石宣石韬将图相杀。
时到寺与澄同坐浮图。
一铃独鸣。
澄谓曰。
解铃音乎。
铃云。
胡子洛度。
变色曰。
是何言欤。
澄谬曰。
老胡为道不能山居。
无言重茵美服。
岂非洛度乎。
石韬后至。
澄熟视久韬惧而问澄。
澄曰。
怪公血臭。
故相视耳。
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斋于别室。
澄时暂入东閤
与后杜氏问讯。
澄曰。
胁下有贼。
不出十日。
自佛图以西此殿以东当有流血。
慎勿东行也。
杜氏曰。
和尚耄耶何处有贼。
澄即易语云。
六情所受皆悉是贼。
老自应耄。
但使少者不惛。
遂便寓言不复章的。
后二日果遣人害韬于佛寺中。
欲因临丧仍行大逆。
以澄先戒故获免。
事发被收。
澄谏曰。
既是陛下之子。
何为重祸耶。
陛下若含怒加慈者。
尚可六十馀岁。
如必诛之。
当为彗星下扫邺宫也。
不从以铁锁穿颔。
牵上薪积而焚之。
收其官属三百馀人。
皆轘裂支解。
投之漳河
澄乃敕弟子罢别室斋也。
后月馀日有一妖马。
髦尾皆有烧状。
入中阳门出显阳门。
东首东宫皆不得入。
走向东北俄尔不见。
澄闻而叹曰。
灾其矣。
至十一月大飨群臣于大武前殿
澄吟曰。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将坏人衣。
令发殿石下视之。
有棘生焉。
澄还寺视佛像曰怅恨不得庄严。
独语曰。
三年乎。
自答。
不得不得。
又曰。
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
自答不得。
乃无复言。
还房谓弟子法祚曰。
戊申岁祸乱将萌。
己酉石氏当灭。
其未乱先从化矣。
即遣人辞曰。
物理必迁身命非保。
负道焰迁之躯化期已
既荷恩殊重。
故逆以仰闻。
怆然曰。
闻和尚有疾。
乃忽尔告终。
即自出宫寺而慰喻焉。
澄谓曰。
出入生死道之常也。
修短分定非所能延矣。
夫道重行全德贵无怠。
苟业操无亏虽亡若在。
违而获延非其所愿。
今意未尽者。
以国家心存佛理奉法无吝。
起寺庙崇显壮丽。
称斯德也宜享休祉。
布政猛烈理刑酷滥。
显违圣典幽背法戒。
不自惩革终无福祐。
若降心易虑惠此下民。
则国祚延长道俗庆赖。
毕命就尽殁无遗恨。
悲恸呜咽知其必逝。
即为凿圹营坟。
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寺。
是岁晋穆帝永和四年也。
士庶悲哀号赴倾国。
春秋一百一十七矣。
仍窆于临漳西紫陌。
所创冢也。
俄而梁犊作乱。
明年死。
冉闵纂戮石种都尽。
小字棘奴
澄先所谓棘子成林者也。
澄左乳旁先有一孔。
围四五寸。
通彻腹内。
有时肠从中出。
或以絮塞孔。
夜欲读书辄拔絮。
则一室洞明。
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洗之。
还复内中。
澄身长八尺。
风姿甚美。
妙解深经旁通世论。
讲说之日止标宗致。
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
加复慈洽苍生拯救危苦。
当二石凶疆虐害非道。
若不与澄同日。
孰可言哉。
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
佛调须菩提等数十名僧。
出自天竺康居
不远数万里路。
足涉流沙诣澄受训。
樊沔释道安
中山竺法雅
并跨越关河听澄讲说。
皆妙达精理研测幽微。
澄自说。
生处去邺九万馀里弃家入道一百九年。
酒不踰齿过中不食。
非戒不履无欲无求。
受业追随常有数百。
前后门徒几且一万。
所历州郡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
弘法之盛莫与先矣。
殓澄。
以生时锡杖钵内棺中。
冉闵纂位开棺。
唯得钵杖不复见尸。
或言。
澄死之月有人见澄于流沙。
疑其不死。
因发墓开棺视之。
唯见一石。
曰。
石者朕也。
师葬我而去矣。
未几死。
慕容隽
石虎宫中。
忽梦见啮其臂。
意谓石虎为祟。
乃募觅尸于东明馆掘得之。
尸僵不毁。
踏(音踏)之骂曰。
死胡敢怖生天子。
汝作宫殿成。
而为汝儿所图。
况复他耶。
鞭挞毁辱投之漳河
尸倚桥柱不移。
秦将王猛乃收而葬之。
麻襦所言一柱殿也。
后符坚征邺子炜为坚大将郭神虎所执实先梦之验也。
竺佛图澄者。
西域人也。
本姓帛氏
少出家清真务学。
诵经数百万言。
善解文义。
虽未读此土儒史。
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
皆闇若符契。
无能屈者。
自云。
再到罽宾受诲名师。
西域咸称得道。
晋怀帝永嘉四年
来适洛阳
志弘大法。
善诵神咒。
能役使鬼物。
以麻油杂胭脂涂掌。
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
亦能令洁斋者见。
又听铃音以言事无不劾验。
欲于洛阳立寺。
刘曜寇斥洛台帝京扰乱。
澄立寺之志遂不果。
乃潜泽草野以观世变。
石勒屯兵葛陂。
专以杀戮为威。
沙门遇害者甚众。
澄悯念苍生欲以道化
于是杖策到军门。
大将军郭黑略素奉法。
澄即投止略家。
略从受五戒崇弟子之礼。
略后从征伐。
辄预剋胜负。
疑而问曰。
孤不觉卿有出众智谋。
而每知行军吉凶何也。
略曰。
将军天挺神武幽灵所助。
有一沙门术智非常。
将军当略有区夏已应为师。
臣前后所白。
皆其言也。
喜曰。
天赐也。
召澄问曰。
佛道有何灵验。
澄知不达深理。
正可以道术为徵。
因而言曰。
至道虽远亦可以近事为證。
即取应器盛水烧香咒之。
须臾生青莲花
光色目。
由此信服。
澄因而谏曰。
夫王者德化洽于宇内。
则四灵表瑞。
政弊道消则彗孛见于上。
恒象著见休咎随行。
斯乃古今之常徵。
天人之明诫。
甚悦之。
凡应被诛馀残。
蒙其益者。
十有八九。
于是中州胡晋略皆奉佛。
时有痼疾世莫能治者。
澄为医疗应时瘳损。
阴施默益者不可胜记。
自葛陂还河北过坊头。
坊头人夜欲斫营。
澄语黑略曰。
须臾贼至。
令公知。
果如其言。
有备故不败。
欲试澄。
夜冠冑衣甲执刀而坐。
遣人告澄云。
夜来不知大将军所在。
使人始至未及有言。
澄逆问曰。
平居无寇何故夜严。
益敬之。
后因忿欲害诸道士
并欲苦澄。
澄乃避至黑略舍。
告弟子曰。
将军信至问吾所在者。
报云不知所之。
信人寻至觅澄不得。
使还报
惊曰。
吾有恶意向圣人。
圣人舍我去矣。
通夜不寝思欲见澄。
澄知意悔。
明旦造
曰昨夜何行。
澄曰。
公有怒心昨故权避。
公今改意。
是以敢来。
大笑曰。
道人谬耳。
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团丸祀下。
其水暴竭。
问澄。
何以致水。
澄曰。
今当敕龙。
字世龙
谓澄嘲己。
答曰。
正以龙不能致水。
故相问耳。
澄曰。
此诚言非戏也。
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
今往敕语水必可得。
乃与弟子法首等数人至泉源上。
其源故处久已乾燥。
坼如车辙从者心疑。
恐水难得。
澄坐绳床烧安息香。
咒愿数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
有一小龙。
长五六寸许。
随水来出。
道士见竞往视之。
澄曰。
龙有毒勿临其上。
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
澄闲坐叹曰。
后二日当有一小人惊动此下。
既而襄国人薛合有二子。
既小且骄。
轻弄鲜卑奴。
奴忿抽刃刺杀其弟。
执兄于室以刀拟心。
若人入屋便欲加手。
谓合曰。
送我还国我活汝儿。
不然共死。
于此内外惊愕莫不往观。
乃自往视之。
谓薛合曰。
送奴以全卿子诚为善事。
此法一开方为后害。
卿且宽情。
国有常宪命人取奴。
奴遂杀儿而死。
鲜卑段波攻
其众甚盛。
惧问澄。
澄曰。
昨寺铃鸣云。
明旦食时当擒段波。
登城望波军不见前后。
失色曰。
军行地倾。
波岂可获。
公安我辞耳。
更遣夔安问澄。
澄曰。
已获波矣。
时城北伏兵出遇波执之。
澄劝宥波遣还本国。
从之。
卒获其用。
刘载已死。
载从弟篡袭伪位。
元光初
光初八年遣从弟伪中山王岳。
将兵攻
石虎率步骑拒之。
大战洛西。
岳败保石梁坞。
坚栅守之。
澄与弟子自官寺至中寺。
始入寺门。
叹曰。
刘岳可悯。
弟子法祚问其故。
澄曰。
昨日亥时岳已被执。
果如所言。
至光初十一年自率兵攻洛阳
欲自往拒
内外僚佐无不必谏。
以访澄。
澄曰。
相轮铃音云。
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此羯语也。
秀支军也。
替戾冈出也仆谷刘曜胡位也。
劬秃当捉也。
此言军出捉得也。
时徐光闻澄此旨。
苦劝乃留长子石弘。
共澄以镇襄国
自率中军步骑。
直指洛城
两阵才交。
军大溃。
马没水中。
石堪生擒之送
澄时以物涂掌。
观之见有大众。
众中缚一人。
朱丝约项。
其时因以告弘。
当尔之时正生擒也。
平之后。
乃僣称赵天王行皇帝事。
改元建平
是岁东晋成帝咸和五年也。
登位已后。
事澄弥笃。
时石将叛。
其年澄诫勒曰。
今年中有虫食。
必害人。
可令百姓无食葱也。
班告境内慎无食葱。
八月葱果走。
益加尊重。
有事必咨而后行。
号大和上
石虎有子名斌。
后勒爱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
已涉二日
曰。
朕闻号太子扁鹊能生。
大和上国之神人。
可急往告必能致福。
澄乃取杨枝咒之。
须臾能起。
有顷平复。
由是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
每至四月八日
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
至建平四年四月
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
澄谓众曰。
铃音云。
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
是岁七月死。
子弘袭位。
少时废弘自立。
迁都于邺。
称元建。
倾心事澄有重于
乃下书曰。
和上国之大宝。
荣爵不加高禄不受。
荣禄匪及。
何以旌德。
从此已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
朝会之日和上升殿。
常侍以下悉助举舆。
太子诸公扶翼而上。
主者唱大和上至众坐皆起以彰其尊。
又敕伪司空李农旦夕亲问。
太子诸公五日一朝表朕敬焉。
澄时止邺城内中寺。
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国
弟子法佐从襄国还。
相遇在梁基城下共宿。
对车夜谈。
言及和上
比旦各去。
法佐至始入觐澄。
澄逆笑曰。
昨夜尔与法常交车共说汝师耶。
先民有言。
不曰敬乎。
幽而不改。
不曰慎乎。
独而不怠。
幽独者敬慎之本。
尔不识乎。
佐愕然愧忏。
于是国人每共相语。
莫起恶心和上知汝。
及澄之所在无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
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国
澄语邃曰。
小阿弥比当得疾。
可往迎之。
邃即驰信往视。
果已得病。
大医殷腾及外国道士
自言能治。
澄告弟子法雅曰。
正使圣人复出不愈此病。
况此等乎。
后三日果死。
石邃荒酒将图为逆。
谓内竖曰。
和上神通傥发吾谋。
明日来者当先除之。
澄月望将入觐
谓弟子僧慧曰。
昨夜天神呼我曰。
明日若入还勿过人。
我傥有所过汝当止我。
澄常入必过邃。
邃知澄入。
要候甚苦。
澄将上南台
僧慧引衣。
澄曰。
事不得止。
坐未便起。
邃固留不住。
所谋遂差。
还寺叹曰。
太子作乱其形将成。
欲言难言。
欲忍难忍。
乃因事从容箴
终不解。
俄而事发。
方悟澄言。
后郭黑略将兵征长安北山羌。
堕羌伏中。
时澄在堂上坐。
弟子法常在侧。
澄惨然改容曰。
郭公今厄。
唱云。
众僧咒愿。
澄又自咒愿。
须臾更曰。
若东南出者活。
馀向则困。
复更咒愿。
有顷曰脱矣。
后月馀日黑略还。
自说堕羌围中东南走马之际正遇帐下人。
推马与之曰。
公乘此马小人乘公马。
济与不济任命也。
略得其马故获免。
推检日时正是澄咒愿时也。
大司马燕公石斌。
以为幽州镇。
蓟群凶凑聚。
因以肆暴。
澄诫曰。
天神昨夜言。
疾收马还。
至秋齐当痈烂。
不解此语。
即敕诸处收马送还。
其秋有人谮斌于
召斌鞭之三百。
杀其所生齐氏。
弯弓捻矢。
自视斌行罚轻。
乃手杀五百。
澄谏曰。
心不可纵死不可生。
礼不亲杀以伤恩也。
何有天子手行罚乎。
乃止。
后晋军出淮泗。
陇比凡城皆被侵逼。
三方告急。
人情危扰。
乃瞋曰。
吾之奉佛供僧。
而更致外寇。
佛无神矣。
澄明旦早入。
以事问澄。
澄因谏曰。
王过去世经为大商主。
至罽宾寺。
尝供大会。
中有六十罗汉。
吾此微身亦预斯会。
时得道人谓吾曰。
此主人命尽当受鸡身后王晋地。
今王为王岂非福耶。
疆场军寇国之常耳。
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
乃信悟跪而谢焉。
常问澄。
佛法云何。
澄曰。
佛法不杀。
朕为天下之主。
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
既违戒杀生。
虽复事佛讵获福耶。
澄曰。
帝王之事佛。
当在心体恭心顺显畅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
至于凶愚无赖非化所迁。
有罪不得不杀。
有恶不得不刑。
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
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
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
愿陛下省欲兴慈。
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福祚方远。
虽不能尽从。
而为益不少。
尚书张离张良家富事佛。
各起大塔。
澄谓曰。
事佛在于清靖无欲慈矜为心。
檀越虽仪奉大法而贪吝未已。
游猎无度积聚不穷。
方受现世之罪。
何福报之可悕耶。
离等后并被戮灭。
时又久旱。
正月六月
太子临漳西釜口祈雨。
久而不降。
令澄自行。
即有白龙二头降于祠所。
其日大雨。
方数千里。
其年大收。
戎貊之徒先不识法。
闻澄神验皆遥向礼拜。
并不言而化焉。
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
既行澄告馀弟子曰。
掌中见买香弟子在某处初被劫垂死。
因烧香咒愿遥救护之。
弟子后还云。
某月某日某处为贼所劫。
垂当见杀忽闻香气贼无故自惊曰。
救兵已至。
弃之而走。
临漳修治旧塔少承露盘
澄曰。
临淄城内有古阿育王塔
地中有承露盘及佛像。
其上林木茂盛。
可掘取之。
即画图与使。
依言掘取。
果得盘像。
每欲伐燕。
澄谏曰。
燕国运未终。
卒难可剋。
屡伐败绩。
方信澄诫澄道化既行。
民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
真伪混淆多生愆过。
下书问中书曰。
佛号世尊国家所奉。
里闾小人无爵秩者。
为应得事佛与不。
沙门皆应高洁贞正行能精进。
然后可为道士
沙门甚众。
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
可料简详议伪。
中书著作郎王度奏曰。
夫王者郊祀天地。
祭奉百神。
载在祀典。
礼有尝飨。
佛出西域
外国之神。
功不施民。
非天子诸华所应祠奉。
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
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
其汉人皆不得出家。
魏承汉制亦修前轨。
今大赵受命率由旧章。
华戎制异。
人神流别。
外不同内。
飨祭殊礼。
荒夏服祀不宜杂错。
国家可断赵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其百辟卿士下逮众隶。
例皆禁之。
其有犯者与淫祀同罪。
其赵人为沙门者。
还从四民之服。
中书令王波所奏。
下书曰。
议云。
佛是外国之神。
非天子诸华所可宜奉。
朕生自边壤忝当期运君临诸夏。
至于飨祀应兼从本俗。
佛是戎神正所应奉。
夫制由上行永世作则。
苟事无亏何拘前代。
其夷赵百蛮。
有舍其淫祀乐事佛者。
悉听为道。
于是慢戒之徒因之以厉。
黄河中旧不生鼋。
忽得一以献
澄见而叹曰。
桓温其入河不久。
字元子
后果如言也。
魏县有一流民。
莫识氏族。
恒著麻襦布裳。
魏县市中乞丐。
时人谓之麻襦
言语卓越状如狂病。
乞得米谷不食。
辄散置大路云。
饴天马。
超兴太守籍拔收送诣
先是澄谓曰。
国东二百里某月某日。
当送一非常人。
勿杀之也。
如期果至。
与共语了无异言。
唯言陛下当终一柱殿下。
不解此语。
令送以诣澄。
麻襦谓澄曰。
昔在光和中会。
奄至今日酉戌受玄命。
绝历终有期。
金离消于壤。
边荒不能遵。
驱除灵期迹。
莫已已之懿。
裔苗叶繁其来方积。
休期于何期。
永以叹之。
澄曰。
天回运极否将不支九木。
水为难无可以术宁。
玄哲虽存世莫能。
基必颓久游阎浮。
利扰扰多此患。
行登陵云宇会于灵游间。
澄与麻襦讲语终日。
人莫能解。
有窃听者。
唯得此数言。
推计似如论数百年事。
遣驿马送还本县。
既出城外辞能步行。
云我当有所过。
未便得发。
至合口桥可留见待。
使如言驰去。
未至合口。
麻襦已在桥上。
考其行步有若飞也。
澄有弟子道进。
学通内外为所重。
尝言及隐士事。
谓进曰。
杨轲者。
朕之民也。
徵之十馀年不恭王命。
故往省视。
傲然而卧。
朕虽不德君临万邦。
舆所向天沸地涌。
虽不能令木石屈膝。
何匹夫而长傲耶。
昔太公之齐。
先诛华士。
太公贤哲岂其谬乎。
进对曰。
昔舜优蒲衣
禹造伯成。
魏轼干木。
汉美周党
管宁不应曹氏。
皇甫不屈世。
二圣四君共加其节。
将欲激厉贪竞以峻清风。
愿陛下遵舜禹之德。
勿效太公用刑。
君举必书。
岂可令赵史遂无隐遁之传乎。
悦其言。
即遣还其所止。
差十家供给之。
进还具以白澄。
澄睆然笑曰。
汝言善也。
命有所悬矣。
后秦州兵乱。
弟子以牛负西奔。
戎军追擒并为所害。
尝昼寝。
梦见群羊负鱼从东北来。
寤以访澄。
澄曰。
不祥也。
鲜卑其有中原乎。
慕容氏后果都之。
澄又尝与共升中堂
澄忽惊曰。
变变幽州当火灾。
仍取酒洒之。
久而笑曰。
救已得矣。
遣验幽州云。
尔日火从四门起。
西南有黑云来骤雨灭之。
雨亦颇有酒气。
建武十四年七月
石宣石韬将图相杀。
时到寺与澄同坐浮图。
一铃独鸣。
澄谓曰。
解铃音乎。
铃云。
胡子落度。
变色曰。
是何言欤。
澄谬曰。
老胡为道不能山居。
无言重茵美服。
岂非落度乎。
石韬后至。
澄熟视久。
韬惧而问澄。
澄曰。
怪公血臭。
故相视耳。
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斋于别室。
澄时暂入东閤
与后杜氏问讯澄。
澄曰。
胁下有贼。
不出十日。
自佛图以西此殿以东。
当有流血。
慎勿东行也。
杜后曰。
和上耄耶何处有贼。
澄即易语云。
六情所受皆悉是贼。
老自应耄。
但使少者不惛。
遂便寓言不复彰的。
后二日果遣人害韬于佛寺中。
欲因临丧仍行大逆。
以澄先诫故获免。
事发被收。
澄谏曰。
既是陛下之子。
何为重祸耶。
陛下若含怒加慈者。
尚有六十馀岁。
如必诛之。
当为彗星下扫邺宫也。
不从以铁锁穿颔。
牵上薪𧂐而焚之。
收其官属三百馀人。
皆轘裂支解投之漳河
澄乃敕弟子罢别室斋也。
后月馀日有一妖马。
髦尾皆有烧状。
入中阳门出显阳门。
东首东宫皆不得入。
走向东北俄尔不见。
澄闻而叹曰。
灾其及矣。
至十一月
大飨群臣于太武前殿
澄吟曰。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将坏人
令发殿石下视之。
有棘生焉。
澄还寺视佛像曰。
怅恨不得庄严。
独语曰。
三年乎自答不得不得。
又曰。
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
自答不得。
乃无复言。
还房谓弟子法祚曰。
戊申岁祸乱渐萌。
己酉石氏当灭。
吾及其未乱先从化矣。
即遣人与辞曰。
物理必迁身命非保。
贫道焰幻之躯化期已及。
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闻。
然曰。
不闻和上有疾。
乃忽尔告终。
即自出宫诣寺而慰喻焉。
澄谓曰。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非人能延。
道重行全德贵无怠。
苟业操无亏虽亡若在。
违而获延非其所愿。
今意未尽者。
以国家心存佛理奉法无吝。
兴起寺庙崇显壮丽。
称斯德也。
宜享休祉。
布政猛烈淫刑酷滥。
显违圣典幽背法诫。
不自惩革终无福祐。
若降心易虑惠此下民。
则国祚延长道俗庆赖。
毕命就尽没无遗恨。
悲恸呜咽。
知其必逝即为凿圹营坟。
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寺。
是岁晋穆帝永和四年也。
士庶悲哀号赴倾国。
春秋一百一十七矣。
仍窆于临漳西柴陌。
所创冢也。
俄而梁犊作乱明年死。
冉闵纂杀石种都尽。
小字棘奴澄先所谓棘子成林者也。
澄左乳傍先有一孔。
围四五寸。
通彻腹内。
有时肠从中出。
或以絮塞孔。
夜欲读书。
辄拔絮则一室洞明。
又斋日辄至水边。
引肠洗之。
还复内中。
澄身长八尺风姿详雅。
妙解深经傍通世论。
讲说之日止标宗致。
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
加复慈洽苍生拯救危苦。
当二石凶强虐害非道。
若不与澄同日。
孰可言哉。
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
佛调须菩提等数十名僧。
皆出自天竺康居
不远数万之路足涉流沙。
诣澄受训。
樊巧释道安
中山竺法雅
并跨越关河听澄讲说。
皆妙达精理研测幽微。
澄自说。
生处去邺九万馀里。
弃家入道一百九年。
酒不踰齿过中不食。
非戒不履无欲无求。
受业追游常有数百。
前后门徒几且一万。
所历州郡兴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
弘法之盛莫与先矣。
殓澄以生时锡杖及钵内棺中。
冉闵篡位开棺。
唯得钵杖不复见尸。
或言澄死之月。
有人见在流沙。
疑不死开棺不见尸。
慕容俊
石虎宫中。
每梦见啮其臂。
意谓石虎为祟。
乃募觅尸。
于东明馆掘得之。
尸僵不毁。
蹋之骂曰。
死胡敢怖生天子。
汝作宫殿成。
而为汝儿所图。
况复他耶。
鞭挞毁辱投之漳河
尸倚桥柱不移。
秦将王猛乃收而葬之。
麻襦所谓一柱殿也。
后符坚征邺。
子炜为坚大将郭神虎所执。
实先梦之验也。
田融赵记云。
澄未亡数年自营冢圹。
澄既知冢必开。
又尸不在中。
何容预作恐融之谬矣。
澄或言佛图磴或言佛图
或言佛图澄
皆取梵音之不同耳。
常劝石勒止杀。
偶闲坐叹曰。
后二日。
当有一小人。
惊动此下。
既而襄国人薛合。
有二子。
既小且骄。
轻弄鲜卑那。
那忿。
抽刀刺杀其弟。
执兄于室。
以刀拟心。
若人入屋。
便欲加手。
谓合曰。
送我还国。
我活汝儿。
不然则共死于此。
内外惊愕。
莫不往观。
石勒自往视之。
谓薛合曰。
乡且宽情。
国有常宪。
命人取那。
那遂杀儿而死。
鲜卑叚波攻
其众甚盛。
惧。
问澄。
澄曰。
昨寺铃鸣云。
明旦食时。
当擒叚波。
登城望彼军。
不见前后。
失色曰。
军行地倾。
波岂可获。
更遣[廿/(匕*白*匕)/火]安问澄。
澄曰。
已获波矣。
时城北伏兵出。
遇波执之。
澄劝宥波。
遣还本国。
从之。
卒获其用。
后僭称赵天王
行皇帝事。
改元建平
是岁晋成帝咸和五年
登位已后。
事澄弥笃。
石虎有子名斌。
后勒为儿。
爱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
已涉二日
曰。
朕闻虢太子死。
扁鹊能生。
大和尚
国中之神人。
可急往告。
必能致福。
澄乃取杨枝咒之。
须臾能起。
有顷平复。
由是诸稚子。
多在佛寺中养之。
每至四月八日
躬自诣寺灌佛。
为儿发愿。
至建平四年四月
天静无风。
而塔上一铃独鸣。
澄谓众曰。
铃音云。
国有大丧。
不出今年矣。
是岁七月死。
子弘袭位。
少时。
石虎废弘自立。
迁都于邺。
称元建武。
倾心事澄。
有重于
乃下书曰。
和尚
国之大宝。
荣爵不加。
高禄不受。
荣禄非顾。
何以旌德。
从此以往。
宜衣以绫锦。
乘以雕辇。
朝会之日。
和尚升殿。
常侍以下。
悉助举舆。
太子诸公。
扶翼而上。
太子石邃。
图为逆。
谓内竖曰。
和尚神通。
倘发吾谋。
明日来者。
当先除之。
澄月望将入觐
谓弟子僧慧曰。
昨夜天神呼我曰。
明日若入。
还勿过人。
我倘有所过。
汝当止我。
澄常入必过邃。
邃知澄入。
要候甚苦。
澄将上南台
僧慧引衣。
澄曰事不得止。
坐未安便起。
邃固留不住。
所谋遂差。
还寺叹曰。
太子作乱。
其形将成。
欲言难言。
欲忍难忍。
乃因事从容箴
终不能解。
俄而事发。
方悟澄言。
后郭黑略。
将兵征长安北山羌。
堕羌伏中。
时澄在堂上坐。
弟子法常在侧。
澄惨然改容曰。
郭公今厄。
唱云众僧咒愿。
澄又自咒愿。
须臾更曰。
若东南出者活。
馀向则困。
复更咒愿。
有顷曰。
脱矣。
后月馀日。
黑略还。
自说堕羌围中。
东南走获免。
推检日时。
正是澄咒愿时也。
石虎儿伪大司马燕公石斌。
以为幽州镇。
群凶凑聚。
因以肆暴。
澄戒曰。
天神昨夜言疾收马还。
至秋齐当痈烂。
不解此语。
即敕诸处收马送还。
其秋有人谮斌于
召斌鞭之三百。
杀其所生母齐氏。
弯弓捻矢。
自视行斌罚。
罚轻。
乃手杀五百。
澄谏曰。
心不可纵。
死不可生。
礼不亲杀。
以伤恩也。
何有天子手行罚乎。
乃止。
后晋军出淮泗。
陇北凡城皆被侵逼。
三方告急。
人情危扰。
乃瞋曰。
吾之奉佛供僧。
而更致外寇。
佛无神矣。
澄明旦早入。
以事问澄。
澄因谏之曰。
王过去世。
曾为大商主。
至罽宾寺。
尝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
吾此微身。
亦预斯会。
时得道人谓吾曰。
此主人命尽。
当受鸡身。
后王晋地。
今王为王。
岂非福耶。
疆场军寇。
国之常耳。
何为怨谤三宝。
夜兴毒念乎。
乃信悟。
跪而谢焉。
尝问澄。
佛法不杀。
朕为天下之主。
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
既违戒杀生。
虽复事佛。
讵获福耶。
澄曰。
帝王事佛。
当在体恭心顺。
显畅三宝。
不为暴虐。
不害无辜。
至于凶愚无赖。
非化所迁。
但当杀可杀。
刑可刑耳。
若暴虐恣意。
杀害非罪。
虽复轻财事佛。
无解殃祸。
虽不能尽从。
而为益不少。
时久旱。
正月六月
太子临漳西𪺛口祈雨。
久而不降。
令澄自行。
即有白龙二头。
降于祠所。
其日大雨。
方数千里。
其年大收。
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
既行。
澄告馀弟子曰。
掌中见买香弟子。
在某处被贼垂死。
因烧香咒愿。
遥救护之。
弟子后还云。
某月某日。
于某处为贼所劫。
垂当见杀。
忽闻香气。
贼无故自惊曰。
救兵已至。
弃之而走。
临漳修治旧塔。
承露盘
澄曰。
临淄城内。
有古阿育王塔
地中有承露盘
及佛像。
其上林木茂盛。
可掘取之。
即画图与使。
依言掘取。
果得盘像。
尝昼𥨊。
梦见群羊负鱼。
从东北来。
寤以访澄。
澄曰。
不祥也。
鲜卑其有中原乎。
慕容氐后果都之。
澄尝与
共升中台
澄忽惊曰。
变变。
幽州当火灾。
仍取酒洒之。
久而笑曰。
救已得矣。
遣验幽州云。
尔日火从四门起。
西南有黑云来。
骤雨灭之。
雨内颇有酒气。
后月馀日。
有一妖马鬣尾。
皆有烧状。
入中阳门。
出显阳门。
走向东北。
俄尔不见。
澄闻而叹曰。
灾其及矣。
至十一月
大飨群臣于太武前殿
澄吟曰。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将坯人衣。
令发殿石下视之。
有棘生焉。
澄还寺视佛像曰。
怅恨不得庄严。
独语曰。
得三年乎。
自答不得。
又曰。
得二年一年。
百日一月乎。
自答不得。
乃无复言。
还房谓弟子法祚曰。
戊申岁
祸乱渐萌。
己酉岁
石氏当灭。
吾及其未乱。
从化矣。
即遣人与辞曰。
物理必迁。
身命非保。
贫道炎幻之躯。
化期已及。
殊重。
故逆以仰闻。
怆然曰。
不闻有疾。
忽尔告终。
即自出宫而慰喻焉。
澄谓曰。
出生入死。
道之常也。
修短分定。
非所能延。
今意未尽者。
以国家心存佛理。
奉法无吝。
兴起寺庙。
崇显壮丽。
称斯德也。
宜享休祉。
布政猛烈。
淫刑酷滥。
不自惩革。
终无福祐。
若降心易虑。
惠此下民。
则国祚延长。
道俗庆赖。
毕命就尽。
没无遗恨。
悲鸣恸泣。
知其必逝。
即为凿圹营坟。
至十二月八日
卒于邺宫寺。
是岁晋穆帝永和四年
士庶悲恸。
倾国哀号。
春秋一百一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夏侯光姬西晋 ? — 3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7 【介绍】: 西晋沛国谯人小字铜环
生自华宗,幼明慧。
琅玡武王世子司马觐纳之为妃。
元帝司马睿
元帝嗣位,称王太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裴邵西晋 ? — 3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1 【介绍】: 西晋河东闻喜人字道期
裴楷从子。
司马睿为安东将军,以为长史
王导为深交。
征为太子中庶子,复转散骑常侍、东中郎将都督扬州江西淮北诸军事
怀帝永嘉五年东海王司马越率军出项攻石勒,卒于军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友西晋 ? — 3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3 【介绍】: 西晋庐江舒人字景先
明《》,师会稽伍振。
善占卜,能图宅相冢,行厌胜之术。
晋惠帝元康六年举贤良。
司马睿南渡,以为广武将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华轶西晋 ? — 3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3 【介绍】: 西晋平原高唐人字彦夏
华表孙。
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
晋怀帝永嘉中,官江州刺史
虽逢丧乱,每崇典礼,在州有威惠,从者甚众。
时帝蒙尘,遣使入贡。
不受司马睿节度王敦周访击之,众溃,为周访所杀。
全晋文·卷六十六
字彦夏,峤弟澹之子。
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
东海王越引为兖州留府长史
永嘉中振威将军江州剌史。
元帝承制,不从教命,讨斩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嵇绍西晋 253 — 3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3—304 【介绍】: 西晋谯郡铚县人字延祖
嵇康子。
山涛以“父子罪不相及”荐于武帝,征为秘书丞
给事黄门侍郎,封弋阳子
赵王伦执政,署为侍中
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率众拒之。
败,废为庶人。
后复位。
惠帝永安元年东海王越惠帝
石超破之于荡阴,获惠帝
以身捍,中流矢死,血溅衣。
后左右欲浣衣,曰:“此嵇侍中血,勿浣。
谥忠穆
全晋文·卷六十五
字延祖,稽康子
武帝时征为秘书丞,历汝颍太守徐州刺史
元康初给事黄门侍郎,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
赵王伦篡位,署为侍中
惠帝反正,选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荡阴之败遇害,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进爵为侯。
元帝左丞相,表赠太尉
及即位,追谥曰忠穆
有《集》二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馥西晋 ? — 3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1 【介绍】: 西晋汝南安成人字祖宣
周浚从弟。
少知名。
起家诸王文学,迁司徒左西属。
怀帝永嘉元年预讨陈敏,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封永宁伯
洛阳孤危,欲奉迎天子,移都寿春
裴硕来攻,为所败。
硕求救于司马睿,遣甘卓攻之,兵败,出奔。
忧愤发病卒。
全晋文·卷八十六
字祖宣汝南安成人
泰康中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王浑左西属,补尚书郎
惠帝时司徒左长史吏部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徵为廷尉
大驾幸邺,守河南尹,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
怀帝初,以平陈敏功封永宁伯东海王越召之不行。
寻上书请迁都寿春,忤见攻。
永嘉五年众溃,忧愤发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顾荣西晋 ? — 3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2 【介绍】: 西晋吴郡吴人字彦先
顾雍孙。
弱冠仕
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号为三俊
郎中,转廷尉正。
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又先后辟为僚属,荣纵酒伪醉以自保。
惠帝征为散骑常侍,以世乱不应。
广陵陈敏反,以为丹杨内史。
周玘潜与谋攻败还吴。
怀帝永嘉元年司马睿江东,以为军司,加散骑常侍
凡所谋划,皆与议。
卒谥元
全晋文
字彦先吴国吴人吴丞相雍孙。
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
入晋拜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
赵王伦篡位,迁大将军长史
伦败,齐王囧召为大司马主簿,转中书侍郎封嘉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长沙王乂召为骠骑长史,转成都王颖丞相从事中郎,入兼侍中
惠帝西迁,避乱还
陈敏江东,以为右将军丹阳内史;寻起兵攻,事平,复迁吴。
怀帝侍中,不就。
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军司马,加散骑常侍
永嘉六年卒,表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即晋王位,追封为公。
有集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韬西晋 ? — 3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5 【介绍】: 西晋蜀郡成都人字景文
初以才学著称。
州举秀才,仕醴陵
怀帝永嘉五年,荆湘流民起事,推首领,称、益二州牧湘州刺史
攻破郡县,屡败官军。
旋降于征南将军山简以为广汉太守
山简死,复起兵,南破零陵,东进武昌
悯帝建兴三年复降,加巴东监军
晋将仍攻之不已,愤而再起。
陶侃所败,道死。
一说不知所终。
全晋文
字景文蜀郡成都人
初为别驾永宁中,剌史罗尚秀才,以谋不用,致板而归。
后为醴陵,流民共推为主,自称、益二州牧,平难将军湘州刺史
元帝使王敦陶侃等讨降之,诏加巴东监军
复叛,为陶侃所破,逃遁不知所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祖纳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范阳遒人字士言
祖逖兄。
王敦辟为从事中郎,后为太子詹事封晋昌公
洛下将乱,避地东南。
晋元帝作相时,引为军咨祭酒
尝密启晋元帝,云弟约将为乱,反为朝廷所弃。
及约反,朝野始叹其有识。
官终光禄大夫
全晋文
字士言范阳遵人。
元康中平北将军王敦辟为从事中郎,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公
元帝丞相,引为军咨祭酒,免。
后以温峤荐除光禄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安国西晋 ? — 31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安国 琅邪哀王 317年—317年 司马裒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即位,同年去世。
简介
司马安国
-317年),东晋宗室,晋元帝司马睿之孙,琅邪孝王司马裒之子。
杜夷东晋 258 — 3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8—323 【介绍】: 名或作彝
东晋庐江灊人字行齐
恬泊有操守。
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
寓汝颍间,十载不出。
年四十余,还乡教授,生徒千人。
朝廷累辟不就。
司马睿丞相,始拜为国子祭酒
国有大政,常就咨访。
明帝立,自表请退。
卒谥贞子
有《幽求子》。
全晋文
字行齐庐江灊人
惠帝时三察孝廉,州命别驾怀帝时徵拜博士太傅东海王越辟,刺史王敦举方正,镇东将军周馥引为参军,皆不就。
元帝丞相,敕为儒林祭酒,又除国子祭酒,未尝朝会。
大宁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鸿胪谥曰贞子
有《幽求子》二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荀组东晋 258 — 3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8—322 【介绍】: 东晋颍川颍阴人字大章
荀勖子。
初为司徒左西属,历官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
赵王司马伦称帝,以为侍中
晋惠帝长安,以为河南尹,转光禄大夫
怀帝永嘉末刘曜洛阳,出奔。
元帝承制都督司州军事。
西都不守,乃遣使移文天下共劝进。
元帝拜为司徒录尚书事。
卒谥元
全晋文·卷三十一
字大章,勖子。
司徒左曹属,补太子舍人
司徒王浑请为从事中郎,转左长史
惠帝时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
赵王伦相国,引为右长史。
伦篡位,进待中
永兴中河南尹,迁尚书,转卫尉封城阳县男,加散骑常侍中书监,转司隶校尉,加特进光禄大夫
永嘉末司空王浚承制以为司隶校尉,行豫州刺史
建兴初司空,领尚书左仆射,兼司隶、行留台事,进封临颍县公
寻为太尉,领豫州、假节。
元帝承制,以为都督司州诸军,加散骑常侍
及即位,以为司徒
大兴初,率其属南归、加录尚书事,永昌初太尉,领太子太保,未拜,卒,谥曰元
有集三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玘西晋 258 — 3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8—313 【介绍】: 西晋义兴阳羡人字宣佩
周处子。
初为别驾从事,举秀才
惠帝太安二年石冰反,与陈敏共破之。
琅邪王司马睿初镇江左,以仓曹属。
陈敏、钱璯反,率军相继讨平之,三定江南,拜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有政声。
悯帝建兴元年宗族强盛,因司马睿多用北人,乃谋杀害诸执政,以南人代之,事泄,忧愤而卒。
谥忠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陶侃东晋 259 — 3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9—334 【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字士行
少孤贫。
县吏
累迁南蛮长史
击破张昌陈敏杜韬,拜荆州刺史,镇武昌
深为王敦所忌,左转广州刺史,无事即朝暮运甓以习劳。
败,复还荆州
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京都不守。
温峤庾亮为盟主,力拒斩,收复建康
官至、江二州刺史都督交、广、江等八州诸军事
在军四十一年如一日,厌清谈浮华,常勉人惜分阴,为后世所称。
封长沙郡公
卒谥桓
全晋文
字士行鄱阳人
徙居庐江寻阳,为县吏
郡召为督邮,领枞阳,迁主簿
元康中孝廉,除郎中,补武冈;弃官归,为郡小中正
太安中为南蛮长史封东乡侯
光熙初迁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又加督护;母忧去职。
永嘉中东海王越以为参军
元帝江左,加奋威将军,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王敦表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左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封柴桑侯
大兴初进号平南将军,加都督交州军事,领交州刺史,进号征南大将军
王敦平,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苏峻平,拜侍中太尉改封长沙郡公,加都督广宁七州军事;又加都督江州,领刺史
襄阳平,拜大将军
咸和七年卒,年七十六,赠大司马谥曰桓
有集二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贺循东晋 260 — 3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0—319 【介绍】: 东晋会稽山阴人字彦先
博洽善属文,尤精礼传,操行高洁,言行进止,必以礼让。
秀才,迁武康
尝讨石冰,不受功赏。
陈敏为乱,以疾辞伪命。
乱平,征拜吴国内史。
不就。
东晋,屡加征拜,惟为太常而已。
顾荣等拥戴晋元帝
数陈利害,言而必从,为当世儒宗。
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卒谥穆
全晋文·卷八十八
字彦先会稽山阴人吴中书令劭子。
太康中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稽喜举秀才,除阳羡;后为武康
惠帝时召补太子舍人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
元帝承制,以为军咨祭酒建武初太常;及践阼,拜太子太傅,改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大兴二年卒,赠司空谥曰穆
有《丧服谱》一卷,《丧服要记》十卷,集二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寔前凉 ? — 32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张寔 高祖 西平郡元公、昭王 314年—320年
建兴 317年—320年五月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五年到八年。一作永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 【介绍】: 十六国时前凉国君
字安逊
张轨子。
秀才郎中
西晋悯帝时,嗣凉州刺史西平公
悯帝刘曜所逼,遣军往援。
大都督凉州
悯帝死,东晋元帝立改元建武,仍奉晋建兴年号。
凉州,自恃险远,颇自骄恣,为部下所害。
在位六年。
全晋文
实字安逊,轨子,以秀才郎中
永嘉初骁骑将军,固辞,改授议郎封建武亭侯,迁西中郎将进爵禄福县侯
建兴初护羌校尉,寻嗣轨位为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西平公
大兴三年为其下阎沙赵仰等所杀,私谥曰昭元帝赐谥曰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访东晋 260 — 3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0—320 【介绍】: 东晋汝南安成人字士达
初为县功曹
司马睿(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迁扬烈将军
后讨平华轶,镇压杜韬、击杀杜曾,累有战功,封寻阳县侯
官至安南将军梁州刺史
襄阳,务农训卒,有收复中原之志,深为王敦所忌。
然终访之世,不敢为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晔东晋 261 — 3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1—334 【介绍】: 东晋吴郡吴人字士光
陆机从弟。
司马睿(元帝)初镇江东,辟祭酒,预讨华轶有功,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
太兴元年,迁太子詹事,拜侍中
明帝时,迁太常
王导等同受遗命辅太子
成帝即位,拜左光禄大夫
苏峻之乱,随侍侧。
平,进爵为江陵公
卒谥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刁协东晋 ? — 3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2 【介绍】: 东晋渤海饶安人字玄亮
起家濮阳王文学西晋时,累官颍川太守
避难渡江。
晋元帝即位以为尚书左仆射,预定朝制。
太兴初年,迁尚书令
性刚忤物,每崇上抑下。
王导王敦兄弟专权,元帝为心腹,为王氏所疾。
永昌初年王敦以讨刁协刘隗为名举兵入建康
元帝令出奔,被杀。
全晋文
字玄亮渤海饶安人
惠帝时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本郡大中正;历成都王颖赵王伦长沙王乂军司马,东瀛公腾临漳长史,转颍川太守
怀帝初迁河南尹,未拜渡江。
元帝以为镇东军咨祭酒,转长史;寻为丞相左长史
建武初尚书左仆射
大兴初尚书令;寻加金紫光禄大夫
王敦之乱,出奔遇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